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题(考生回忆版)

单项选择题 (20题)
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菜籽油都是利用萃取方法制取的
B.
 
造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和低聚糖
C.
 
高纯度晶体硅被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处理可转变为清洁能源

2.

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可燃冰是一种化石能源
B.
 
可燃冰是一种高能清洁能源
C.
 
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成的晶体
D.
 
如果开采不当可导致气体泄漏,会引发环境问题

3.

A.
 
B.
 
C.
 
D.
 

4.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及其取代基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紫外和核磁
B.
 
质谱和红外
C.
 
质谱和核磁
D.
 
红外和核磁

5.

我们可以用元素周期律推测一些元素和物质的性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
 
硫酸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C.
 
硒化氢()是无色、有毒气体,比 稳定
D.
 
砹(At)为有色固体,AgAt 感光性很强,且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6.

学生实验小组为测定某碱金属元素W的相对原子质量(M),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装置连同水的质量为,向瓶中加入bg金属W,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的质量为,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理论值相比测量结果偏小
B.
 
,与理论值相比测量结果偏大
C.
 
,与理论值相比测量结果偏小
D.
 
,与理论值相比测量结果偏大

7.

煤的电化学脱硫是借助煤在电解槽阳极发生的反应将煤中的黄铁矿()或有机硫化物氧化成可溶于水的含硫化合物,进而达到脱硫的目的,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锰充当了电解脱硫过程的催化剂
B.
 
电极 a 应与电源负极相连
C.
 
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D.
 
脱硫过程中存在的离子反应为

9.

已知:①乙醇、乙醛的沸点分别为78.5°C、20.8°C,②乙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来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收集和检验乙醛”一系列实验,其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提供乙醇蒸气和氧气
B.
 
乙醇的催化氧化
C.
 
收集产物
D.
 
检验乙醛

10.

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一种星际分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接线代表化学键,可能是单键、双键、三键等,相同花纹的球表示相同的原子,不同花纹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三键
B.
 
②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双键
C.
 
①处的化学键是碳碳单键
D.
 
③处的原子可能是氯原子

11.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X、Y和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3mol和6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
 
均减少1mol
B.
 
均增加1mol
C.
 
均减半
D.
 
均加倍

13.

下列关于化学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只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只有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和深度学习
C.
 
只有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才能进行探究教学
D.
 
利用数字化实验装备改进传统实验,能更好认识化学问题的本质

14.

关于“氧气的性质”,某教师制订了下列课时教学目标,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观察实验制取的氧气,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B.
 
通过氧气与硫、磷、木炭、铁丝和蜡烛反应的实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C.
 
通过氧气制取实验,了解氧气的制备、性质、用途和空气质量标准
D.
 
阅读科学家研究氧气性质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钻研精神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荷兰风车的转动主要借助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
B.
 
澳大利亚发达的畜牧业得益于优良的潘帕斯草原
C.
 
中国东北地区适合大规模发展梯田保持水土
D.
 
秦岭—淮河线以北无法大规模种植绿茶

16.

青年化学教师要得到全面快速的专业发展,下列途径不合理的是( )。

A.
 
收集教案,直接使用
B.
 
了解学生,认真备课
C.
 
观摩学习,虚心求教
D.
 
参与教研,积极反思

17.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重点是由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方式决定的
B.
 
教学重点是由化学知识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C.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相同
D.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不同

18.

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应用广泛
B.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探究法比讲授法好
C.
 
讲授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D.
 
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教学效率更高

19.

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微格教学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
B.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的在线网络课程
C.
 
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D.
 
微课可应用到翻转课堂和慕课中

20.

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为高中选拔优秀学生

②评价学生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程度

③评价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④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简答题 (2题)
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基本理论是初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但是基本理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往往使学生似懂非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

(1)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意义。(6分)

(2)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说明如何开展基本理论教学。(6分)


22.

缺。

A.
 
B.
 
C.
 
D.
 

诊断题 (1题)
材料

某初中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 行了统计。

【试题】(多选)将铁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 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 只有硝酸锌和水

B. 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 一定没有硝酸银

D. 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考试结果】答对人数占总人数的 18%。

23.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本题的正确答案。(3 分)

(2)请分析和诊断各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8 分)

(3)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4 分)


案例分析题 (1题)
材料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小梅家中用多种植物装饰美化生活(PPT呈现多种水培植物)。

教师:你们知道花瓶中盛放的液体是什么吗?

学生:水。

教师:这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营养水。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多种元素,如氮、磷、钾、镁等,营养水的配方如下:尿素6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钙1g,少量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硼酸粉,水1L。

【问题1】尿素的化学式为,则这瓶营养水能为植物提供多少克氮元素?

教师: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先以水为例,学习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教师:(出示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到的水分子图片)借助更先进的仪器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的构成情况,水由什么构成?

学生:水分子。

教师:(出示水分子模型)一杯水中含有许许多多个这样的水分子,其化学式为。我们对一杯水的计算可以从一个分子开始,也就是可以根据化学式进行。

教师:请根据水的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①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③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④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

学生:小组活动,写出计算过程。

【问题2】小梅若要配制含氮元素4g的营养液1L,需要加入尿素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后写出计算过程。

师生小结:若已知元素的质量,则化合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问题3】小梅去肥料商店准备买600g尿素,却被告知尿素已经卖完,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只剩下碳酸氢铵(),请帮小梅计算一下,如果用碳酸氢铵代替尿素,且加入的氮元素质量相等,则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后写出计算过程。

24.

问题:

(1)请指出该片段教学的主要优点。(7 分)

(2)请分析该教学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6 分)

(3)请分析教师提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 3】的教学意图。(7 分)


教学设计题 (1题)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2022年版)》关于“化学研究些什么”的内容要求为: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能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

25.

(1)略。(4 分)

(2)根据上述 3 个材料,完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2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