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我们可以用元素周期律推测一些元素和物质的性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缺
硼化钒()—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很高的电池,如下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 2L 的恒容容器中,充入 1mol A 和 3mol 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若经 3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 B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 3s 时生成 C 的物质的量为 1.2mol
③ 3s 时 B 的浓度为
已知 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 X、Y、Z、W、M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25°C 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 ,溶液的 pH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四谱综合解析中,确定苯环及其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
在定量分析中采用“平行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进行试样测定,其目的是( )。
有一种新型家用普通疏通剂,其主要成分为铝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使用时将疏通剂加入堵塞的管道,注入温水即可,十分方便有效。上述材料适合用作下列哪些教学内容的情境素材?( )
①铝的性质 ②铝的应用 ③碱的通性
某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下列不属于其主要实验目的的是( )。
在某章内容教学开始前进行的测试属于( )。
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下列板书书写正确的是( )。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分类方法,继而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来引入新课,该教学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我国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是( )。
①为大学选拔优秀学生
②评价学生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程度
③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④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问题:
(1)简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6 分)
(2)请举例说明哪些类型的化学实验适宜采用多媒体呈现。(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某高一化学教师在讲授“原电池”教学内容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把教学逐步引向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
(1)请以“原电池”内容为例,设计两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提出的问题。(6 分)
(2)请简述设计化学课堂提问时的注意事项。(7 分)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试题】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 ΔH<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n(NO) ∶ n(CO)=1 ∶ 2 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图像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 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考试结果】答对的同学约为 20%。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3 分)
(2)请分析各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8 分)
(3)缺。(4 分)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列是某化学教师关于“苯酚的化学性质”的课堂实录片段。
(分组实验 1:向浑浊的苯酚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教师: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 1:浑浊消失了。
教师:你认为生成了什么产物?
学生 2:苯酚钠。
教师:有二氧化碳吗?(学生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故摇头)
教师:该实验能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强吗?
学生 3:不能。
教师:什么办法能比较两者酸性的强弱呢?
问题:
(1)请指出该教师的教学思路。(6 分)
(2)请分析上述教学片段的优点。(7 分)
(3)根据该教师的教学,简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作用。(7 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关于“物质的转化”的内容要求是: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中“物质的转化”的内容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 一节的“物质的分类”。
要求:
(1)略。(4 分)
(2)根据上述 3 个材料,完成“物质的转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 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2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