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x−y+z=0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设矩阵,则X的特征值是( )。
行列式的值是( )。
当x→0时,,
,
均为无穷小量,则它们趋近于0的速度按照从快到慢的次序是( )。
设,
,
是
中的一组向量,
是以
为列向量的矩阵,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设,则
=( )。
下列表述中与向量的应用不相关的课程内容是( )。
确定数学教学难度的最主要依据是( )。
(1)下面运算中使用了结合律和交换律,请在括号中填写所使用的计算定律。(3分)
。
(2)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分)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c,满足
,且向量c的模长为
,求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
已知,在
处可导,求a,b的值,并由此计算
。
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评价,也要关注过程评价。简要说明过程评价应关注哪几个方面。
以等比数列概念教学为例,简述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
某人投掷六面分别标有1,2,3,4,5,6的骰子,若投掷结果均为奇数,则其得1分,若为偶数,则其失去1分。令X为该人在试验中的得分,即,求X的分布函数
,并画出草图。(提示:
)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请回答四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评价数学建模活动成果。
案例:在一堂习题课上,教师出示如下数列习题:
已知数列和
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是
和
,且有
,求
。
教师请两位学生板演如下:
生1:因为,因此,可设
,
,于是
,
,故得
=2。
生2:因为,因此可设
,
,于是
,
,故得
=2。
(生1和生2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所得的结果都是2。)教师发现两位学生板演内容与自己备课的内容不一致。
(1)你如何评价两位学生的解题过程。(10分)
(2)假如你是该教师,针对学生板演的情况,如何组织进一步的教学,完成该题的教学任务?(10分)
下面是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椭圆及其方程”一节的第三个例题。
根据上面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求出例 3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10分)
(2)写出例 3 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含引导学生探究的活动和设计意图)。(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