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音乐》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30题)
1. C

2. A

3. D

4. A

5. A

6. B

7. D

8. D

9. A

10. C

11. B

12. D

13. B

14. B

15. B

16. A

17. C

18. A

19. B

20. A

21. D

22. A

23. A

24. A

25. C

26. A

27. C

28. D

29. B

30. C

音乐编创题 (1题)
31.

音乐作品分析题 (1题)
32. A

教学设计题 (1题)
材料
33.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①感受群众歌曲的美,体会解放区人民团结一心、努力生产的热烈场景,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②掌握领唱与齐唱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能够进一步完整表现音乐作品。 ③理解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等姊妹学科,以及个人、自然、生活、社会的广泛联系,认识并表达社会生活和文化中的音乐现象。 ④积极营造不同的音乐氛围,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并主动参与音乐编创。 教学重点:能够用热情激昂的声音演唱歌曲,进一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2)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运用钢琴弹唱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群众歌曲《毕业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环节二:初步感知 ①初听音乐作品,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速度是怎样的?” ②复听音乐作品,请学生闭目思考:“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再听音乐作品,请学生自主分享群众歌曲的人文知识。 环节三:探究音乐 ①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跟随教师的琴声视唱旋律乐谱,发现教学难点并逐一解决。知识1:领唱+齐唱 知识2:临时变化音 ②请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提示演唱时气息平稳,唱出斗志昂扬的感觉。 ③分组进行领唱与齐唱相结合的练习,并做练习提示。 ④教师追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军民一家亲、共创美好生活) 环节四:巩固延伸 请学生6人为一组,限时15分钟,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尝试歌唱、舞蹈、器乐相结合的音乐剧创编与表演,并自由展示,随后进行多元化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 ①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 ②请学生课下用素描的方式将军民生产的场景画下来,下节课分享。 (3)设计意图 ①初步感知:通过聆听获取表层的音乐信息,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最初印象,为接下来的探究音乐环节做好准备。 ②探究音乐:请学生按照“视唱乐谱—探寻音乐本体—加歌词演唱—情感提升”的顺序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案例分析题 (1题)
材料
34.
杨教师的做法是优缺点并存的,应当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1)杨老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突出课程综合”的基本理念。案例中,杨老师在教学中按照“展示图片—结合诗词”的方式展开教学,将音乐与美术、文学相结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与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杨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坚持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案例中,杨老师在欣赏课上,首先展示了“春”“江”“花”和“月夜”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欣赏乐曲和诗词,最后将其一一对应,其中缺少了充分聆听的环节,这样做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结合初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杨老师的教学建议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多次聆听,分别感受音乐要素,如情绪情感、歌词画面、速度变化、表现形式等。 其次,应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

课例点评题 (1题)
35.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应当予以肯定。 (1)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重视艺术体验”的基本理念。案例中,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竖笛和打击乐节奏的练习,并进一步解决了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坚持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案例中,该教师引导学生听赏《运用员进行曲》,感知歌曲中的旋律、节奏特点以及朗读军鼓的节奏音型,并提示学生将音乐的情绪情感融入表演,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