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物理》题(考生回忆版)

单项选择题 (8题)
1.

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关大气压强的一个经典实验。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该实验被称为( )。

A.
 
伽利略实验
B.
 
帕斯卡实验
C.
 
查理实验
D.
 
托里拆利实验

2.

一只白炽灯泡的灯丝断了。若将灯丝搭接上,且接触良好,则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该灯的( )。

A.
 
电阻变大,功率变小
B.
 
电阻变大,功率变大
C.
 
电阻变小,功率变小
D.
 
电阻变小,功率变大

3.

如图1所示,在静止的电梯厢内,用不可伸长的细绳a和b系住一个小球,绳a斜向上拉,绳b水平拉。当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小球相对于电梯厢的位置不变。与静止时相比,绳a、b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不变
B.
 
变大,变大
C.
 
不变,变小
D.
 
不变,变大

4.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氦核流,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
 
β射线是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C.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
 
γ射线是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5.

如图2所示,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则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

A.
 
2
B.
 
C.
 
1
D.
 

6.

如图3所示,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θ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表面的A处,AB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砖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AD,它们从A到C和从A到D的时间分别为 ,则( )。

A.
 
AC 是蓝光,小于
B.
 
AC 是红光,小于
C.
 
AC 是蓝光,等于
D.
 
AC 是红光,等于

7.

如图4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过a→b→c→d→a的状态变化完成一个循环,其中ab、cd为等容过程,bc、da为等温过程。下列四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循环过程的是( )。

A.
 
B.
 
C.
 
D.
 

8.

如图5所示,水平固定杆PQ上套有一轻质细环A,环A和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球B的质量为m,环A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在球B上,系统稳定时,A、B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简答题 (2题)
9.

写出用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可以模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结合该实验简述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0.

写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简述“光线”模型在学习该定律时的作用。


案例分析题 (2题)
材料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

用图6所示滑轮组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滑轮组的摩擦。

(1)已知拉绳子的力是250N,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用此滑轮组提升800N的重物,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拉绳子?

11.

问题:

(1)写出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

(2)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过程。


材料

案例:

在“液体的压强”一节课中,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公式后,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 7)。水平桌面上放了一个装满水后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将该瓶倒置放在桌面上,水对瓶盖的压强为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请大家分析一下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学甲:玻璃瓶倒过来放还是那个玻璃瓶,所以我觉得压强没变化,也就是说相等,相等。

同学乙:不对,玻璃瓶倒过来时瓶盖朝下,倒过来放时,压强就是变大了,所以大,大。

同学丙:乙同学说的对,甲同学没考虑接触面积的问题。

同学丁:我觉得还是有点儿问题,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计算时好像是不一样的。

同学丙:有什么不一样啊,压强的公式就是,书上写得明明白白,还能有错?

同学丁: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书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有错吗?根据这个公式,玻璃瓶倒过来后水对瓶盖的压强跟之前是一样的。

同学戊:啊?就是呀,这两个公式都是书上的,怎么计算结果不一样呢?有点儿迷茫,咱们还是听老师说说吧。

老师:我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想让大家明白,计算固体压强和计算液体压强时用到的公式不一样,大家记住,以后计算固体压强时就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时就用公式,记住了吗?

同学们:记住了。

......

12.

问题:

(1)分析并解释之间的大小关系。

(2)分别对上述几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述。


教学设计题 (2题)
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某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功和机械能”一章某节的一个交通限速标志指示牌如图8所示。

13.

任务:

(1)这个图片内容可用于“功和机械能”一章中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分)

(2)用此图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分)


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

某物理教科书关于“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部分内容如图9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电生磁等知识。

14.

任务:

(1)简述安培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不少于300字)。(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