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题(考生回忆版)

单项选择题 (8题)
1.

图1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根据教科书的描述可以判断该实验在教学中用来说明( )。

A.
 
帕斯卡原理
B.
 
开普勒定律
C.
 
多普勒效应
D.
 
惠更斯原理

2.

如图2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管A端开口,B端封闭,密度为的液体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管内液体高度差分别为,则B端气体的压强为(已知大气压强为)( )。

A.
 
B.
 
C.
 
D.
 

3.

在如图3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若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A、B两点电势大小都为,A、B两点的坐标如图所示,则电场强度大小为( )。

A.
 
B.
 
C.
 
D.
 

4.

某照相机镜头是将折射率为1.38的增透膜覆盖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镜头上。若此增透膜仅适用于波长的单色光,则增透膜的最小厚度约为( )。

A.
 
398.6 nm
B.
 
199.3 nm
C.
 
99.6 nm
D.
 
90.5 nm

5.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物质波动性的是( )。

A.
 
光电效应现象
B.
 
电子衍射效应
C.
 
α粒子散射
D.
 
康普顿效应

6.

如图4所示,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以入射角由空气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表面的A处,AB是半圆的直径。进入玻璃砖后分为两束,分别为AC、AD,它们从A到C和从A到D的时间分别为,则( )。

A.
 
AC是蓝光,小于
B.
 
AC是红光,小于
C.
 
AC是蓝光,等于
D.
 
AC是红光,等于

7.

如图5所示,两个互连的金属圆环,左环的电阻是右环电阻的两倍,连接两环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只有左环所在区域有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当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变化时,在左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

A.
 
B.
 
C.
 
D.
 

8.

如图6所示,原长为L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圆环相连,将小圆环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开始时弹簧处于水平状态且为原长,圆环由静止下滑。若圆环下滑到最低点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且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此过程中,( )。

A.
 
圆环的机械能守恒
B.
 
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2mgL
C.
 
圆环下滑到最低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
 
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先变小后变大

计算题 (1题)
9.

电荷q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环上,P为圆环轴线上离环心O的距离为r的点,如图7所示。真空中的介电常量为

(1)圆环上任一电荷元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10分)

(2)整个圆环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10分)


案例分析题 (2题)
材料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其图像如图8所示。若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摩擦力大小为,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为,克服摩擦力做功为。求:

(1)之比。

(2)之比。

10.

问题:

(1)写出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

(2)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过程。


材料

案例:

高中物理“变压器”一段教学实录如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神奇的器件,它叫变压器。大家看屏幕(图9),这就是变压器。

(老师拿出了一个教学用可拆卸变压器,一边演示,一边进一步介绍变压器的结构。)

老师:这是铁芯,这是用漆包线绕在绝缘框架上的原、副线圈,将铁芯和线圈像这样组合起来,就做成了变压器。

(老师又拿出了灯池、导线和开关等。)

老师:同学们再看屏幕(图10),如果我们按照屏幕连接电路,大家猜猜会看见什么?

老师:同学们,小灯泡发光了,你们猜猜小灯泡能发光的原因是什么?

甲同学:小灯泡上有电流通过了。

老师:小灯泡上的电流从何而来?

乙同学:学生电源提供的吧。

老师:学生电源并没有直接连接到小灯泡上,怎么给小灯泡供电?

甲同学:那就是变压器给小灯泡供电啦。

乙同学:变压器只有两个线圈和一个铁芯,怎么会有电?

丙同学:通过电磁感应给小灯泡供电的。

老师:丙同学回答正确。

甲同学:老师,变压器线圈是用导线绕成的,电阻很小,直接跟电源连接就短路了,怎么没有烧坏变压器呢?

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已经讲过了原、副线圈都是用漆包线绕在绝缘框架上的。你难道没有看到实验时电源并没有短路吗?

甲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老师:(没有理会甲同学)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

11.

问题:

(1)简述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何回应甲同学认为变压器线圈会短路的问题?

(2)请结合材料评析老师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足。


教学设计题 (2题)
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关于“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一章某节的一个插图如图11所示。

12.

任务:

(1)这个图像可用于“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一章中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图像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功”的内容:“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功”一节部分教学内容如图12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定义等知识。

13.

任务:

(1)简述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正功和负功”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