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安机关在禁毒工作中发现,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会对个体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西陵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基于开源...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禁毒工作中发现,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会对个体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西陵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基于开源数据分析,绘制了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征画像(见下图)。禁毒民警小冯收到研判模型推送的一批预警名单,结合画像进行分析,下列人员中存在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风险最高的是( )。
本题考查情报信息分析能力。
A项错误,从年龄维度看,根据“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征画像”,主要风险人群集中在16至30周岁,而孙某48岁,不在这一高风险年龄区间内;从行为习惯方面分析,孙某是医生,其职业特性决定了他需要经常浏览药品信息网站,以获取专业的药品知识和行业动态,且仅有一次从境外网购相关药品的记录;综合来看,孙某的行为具有一定合理性,不能仅凭这些信息就认定他存在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风险,所以孙某的风险相对较低。
B项正确,从年龄上看,丁某27岁周岁,处于16至30周岁这一高风险年龄范围;从行为习惯来看,丁某频繁进出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往往是新精神活性物质容易出现和传播的场所,这增加了他接触到此类物质的可能性;同时,丁某有多次从境外网购相关药品的记录;综合这些因素,丁某存在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风险最高。
C项错误,从年龄上看,袁某20周岁,处于16至30周岁这一高风险年龄范围;从行为习惯上来看,袁某是生物专业大学生,基于其专业学习的需要,有大量上网搜索相关药品信息的记录是合理的行为,符合其专业身份和学习需求,袁某生活规律,没有其他与高风险行为相关的表现,如频繁出入娱乐场所或有境外购药等不良记录,所以不能认定袁某存在较高的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风险,其风险相对较低。
D项错误,从年龄上看,高中生赵某,年龄为16周岁,处于风险年龄范围内;从行为习惯来看,赵某仅有少量上网搜索相关药品信息的记录,未表明其有境外购药经历和其他不良嗜好,也没有频繁出入高风险场所等行为;综合来看,赵某相较于丁某,其存在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较小。
故正确答案为B。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题(考生回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