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5题)
1. D

2. C

3. A

4. A

5. B

6. C

7. A

8. A

9. B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

20. C

21. B

22. D

23. C

24. A

25. C

简答题 (2题)
26.
(1)飞行距离远,传播范围大 夜间活动 (2)叶鼻蝠 协同进化 (3)鸟类将种子带到远离母株的地方,避免了种内竞争,增加了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的机会

27.
(1)自养 (2)表现型(或表型) (3)假根 不能 假根中有细胞核和其他物质,无法排除其他物质对伞帽形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2题)
材料
28.
(1)活动1: ①通过解剖和观察用蓝莓汁浸泡过的芹菜,说出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管道。 ②通过体验解剖用蓝莓汁浸泡过的芹菜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③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习生物的兴趣。 活动2: ①通过观察气孔运动的过程图,说出气孔运动的原理。 ②通过构建实验装置的过程,提高实验设计和建模的能力。 ③体会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习生物的兴趣。 (2)优势: ①直观性。使用注射器、橡胶管等直观材料制作模型,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气孔的开闭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气孔的运动原理。 ②趣味性。模拟实验相比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更具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操作性。该模拟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单,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①简化性。模拟实验简化了气孔运动的复杂性,无法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②局限性。模拟实验只能展示气孔运动的机械原理,而无法体现气孔运动与植物体内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材料
29.
(1)①显性课程资源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例如,结构图、多媒体、视频、挂图、模型等。材料中,呼吸系统的结构图、PPT 课件、呼吸过程的视频、胸廓结构模式图、实验装置等是显性课程资源。 ②隐性课程资源一般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例如,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上学生的即时反应等。材料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是隐性课程资源。 (2)在第③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引导学生建构“肺通气”的概念。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实验装置探索使气球膨胀的方法,由于学生个体间具有差异,所以得到不同的方案;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外界气体进入肺的方式可能与上述哪种情况相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对“肺通气”的原理有初步地理解;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胸廓体积变化与气体进出肺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肺内气体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动力;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呼吸运动的原理,使学生对“肺通气”的原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学设计题 (1题)
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