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5题)
1. C

2. C

3. B

4. C

5. A

6. D

7. D

8. D

9. D

10. C

11. A

12. B

13. C

14. A

15. C

16. A

17. A

18. B

19. A

20. B

21. D

22. A

23. B

24. D

25. B

简答题 (3题)
26.
(1)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扩大民主基础,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2)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方针。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提高了农民参与抗日战争和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在思想方面,开展整风运动。1942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统一党内思想,纠正教条主义,强化党的纪律和群众路线。 (4)军事方面,以灵活战术(如地雷战、地道战)打击日伪军,配合正面战场,并逐步建立地方武装和民兵。 (5)开展“大生产运动”,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农业、手工业,打破经济封锁,实现根据地自给自足,并实行精兵简政。

27. A

28.
(1)合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合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合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突破历史教学的重点难点。 (4)合理利用资源资源,有助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5)教师借助网络引导学生搜集史料展开自主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多种核心素养的培养。 (6)合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

材料分析题 (3题)
材料
29.
(1)君权神授的专制王权(君主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的神权(宗教权威)、贵族特权(封建等级制度) (2)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和提倡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等。 (3)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并相互制约,实践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主张;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

材料
30.
(1)缺 (2)①历史图表的选择上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②图表在选择时,应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出发,深浅适度,让学生既能直观看懂又具有一定深度,可以激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③图表应该确保准确、科学和规范。图表中的史实、数据、时间、地名等细节,避免错误,误导学生,此外,图表的表头、名称、图例等清晰明了,能够清晰展示历史知识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图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应做一定的铺垫和解释,给学生一些读表的提示和建议,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材料
31.

教学设计题 (1题)
材料
32.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多媒体播放记录片《见证,变革的力量》的片段视频,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片段中这些人的人生为什么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学生:因为这些人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教师过渡:正如这个片段所说“十年闯关夺隘,变革云奔潮涌。激荡岁月间,无数人的命运,悄然改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课《改革开放进程》,了解这场变革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导入,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能够更快速地进入课程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有关于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史料及《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并提出问题:80年代初期,我们党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家可以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角度归纳。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②在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对外开放: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教师着重介绍补充:在前期我们对外开放更多是进行试点和探索,对内改革方面,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获得成效后开始逐步对城市进行改革;在对外方面也是一样的思路,先开放4个经济特区,试点获得成效后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的特点是探索和试验,逐渐展开。 (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教师讲授: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试验和探索的成效后,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些科学理论为我国进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那到底改革开放是如何全面推进的呢? 教师组织学校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归纳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们改革开放的措施,并制作时间轴。 学生制作完毕,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给予鼓励评价。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对内改革: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外开放:①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②积极融入世界,加入WTO;并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三)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成就 教师过渡:21世纪后至今,我们处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和全面拓展阶段,经过了4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教师在大屏幕展示21世纪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按照历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合作讨论时间为8分钟,讨论的问题如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设计意图】在讲授新课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能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有利于学生多种素养的提高。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学生作答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试题演练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后作业:课下观看纪录片《见证,变革的力量》,写一篇观后感,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作业布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