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1题)
1. D

2. D

3. B

4. A

5. D

6. C

7. C

8. D

9. A

10. A

11. C

12. D

13. B

14. C

15. A

16. A

17. B

18. C

19. D

20. D

21. D

辨析题 (4题)
22.
此说法错误。 学校的主要类型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中等教育的普通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二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因此,题干的说法不完整。 故表述错误。

23.
此说法正确。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在德育教育时要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既可以以认知为开端也可以以意志、情感、行为为开端。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故表述正确。

24.
此说法错误。 定势,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影响从性质上来讲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促进作用,二是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作业是前面作业的同类课题时,定势就更容易实现,对后面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当要完成的作业与以前的作业不是同类或者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的作业时,定势就可能干扰后面作业的完成,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尝试的解法固定化,对迁移起阻碍作用。因此,定势对知识迁移可能起促进作用,可能起阻碍作用。 故表述错误。

25.
此说法错误。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产生严重的身心疾病。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2)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3)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是教师的工作热情丧失。 故表述错误。

简答题 (4题)
26.
(1)整体性(综合性):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2)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3)开放性: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4)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5)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27.
(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8.
(1)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 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③发现学习。

29.
(1)时间管理策略 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 一方面,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及和谐的色彩等;另一方面,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3)努力管理策略 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 ①学习工具的利用,如善于利用参考资料、电脑与网络、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工具学习;②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案例分析题 (2题)
材料
30.
这位老师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也叫严慈相济的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材料中,教师面对班级中学生在贴吧中出现的不文明话语没有发脾气,并且肯定学生们对于班集体的关心表现。说明这位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与此同时,老师也对学生施以“惩罚”,建立“说吧”引导学生对于班级的不合理规则提出建议,这一做法体现了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又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说明这位老师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 综上所述,这位老师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值得学习。

材料
31.
(1)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等。材料中,影响林强性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有三种,即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父母要求儿童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儿童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对儿童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这类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儿童,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材料中,林强的父母对林强严加管教,不允许他出现任何差错,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权威型的父母面前,林强变得谨小慎微,做事犹豫不决,正体现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格的影响。 (2)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对林强的性格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①引导其父母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无条件关爱与尊重,营造适宜发展的环境。 ②加强三观教育,通过课堂讲解、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③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其表现,及时表扬、鼓励积极行为,培养良好性格品质。 ④向林强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事迹,引导他以这些榜样为标杆,学习其优良品质。 ⑤培养良好班集体,利用集体力量促进其性格良性发展。 ⑥结合林强现有的个性特点和性格倾向,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⑦鼓励并指导林强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我认识、控制、锻炼和修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