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1题)
1. B

2. D

3. A

4. B

5. A

6. A

7. D

8. B

9. A

10. C

11. D

12. B

13. D

14. B

15. C

16. A

17. B

18. C

19. C

20. C

21. C

辨析题 (4题)
22.
李老师的观点错误。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题干中,注重课外活动中的特长教育仅仅表现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未践行素质教育的其他内涵。 故李老师的观点错误。

23.
刘老师的观点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着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因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故刘老师的观点错误。

24.
王老师的观点错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倡导的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故王老师的观点错误。

25.
杨老师的观点错误。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青年期(12~18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多地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个体如果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地整合起来,便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会出现角色混乱。发展顺利者表现为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同一性,方向明确。因此,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并不仅仅就是获得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 故杨老师的观点错误。

简答题 (4题)
26.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7.
班级管理的原则包括: (1)方向性原则。 (2)全面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7)情通理达原则。 (8)协同管理原则。

28.
中学生情绪的矛盾性具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情绪的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29.
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有: (1)逐渐改变了团伙式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日益重要,择友标准高。 (3)出现异性友谊。

案例分析题 (2题)
材料
30.
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实验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1)孙老师运用了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学生讨论并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这运用了讨论法。 (2)孙老师运用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等方式运用了演示法。 (3)孙老师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抛出问题,学生随后回答,这运用了谈话法。 (4)孙老师运用了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材料中,通过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条件后,孙老师拿出教具,找几个学生向其他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这运用了实验法。 (5)孙老师运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边问边讲,这运用了讲授法。 综上所述,孙老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了以上教学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材料
31.
(1)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 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2)材料中,王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讲解新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未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王老师采用的是同化。 王老师后续再次提到,在长方形的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部分学生无法回答出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因为学生无法通过使用长方形面积除以二的方式获得,需要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来获得答案,故需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王老师想要采用的方式是顺应,但部分学生暂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