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5题)
1. B

2. D

3. C

4. B

5. B

6. C

7. D

8. B

9. A

10. A

材料
11. C

材料
12. C

材料
13. D

材料
14. A

材料
15. C

案例分析题 (3题)
材料
16.
(1)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要求,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教师选取“作者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这一角度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准确地概括出文本第一件趣事的主要内容,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与思考批判,也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讲故事时的有趣想象和科学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该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这一角度理解文本,弱化了科普类文本科学性强,趣味性弱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解决了教学枯燥单调的问题,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③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当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从“作者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这一角度理解文本,师生互动问答,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课堂,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概括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特色,也能受到作者科学思维的启发,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①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通过“表格式提纲笔记”,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文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能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通过恰当的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语文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②有利于确保内容的完整性,突出学习的重点。表格式提纲将文中关键信息进行罗列,如:人物、情节等,这样规避了散点式笔记遗漏重要信息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上抓取完整的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所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文章逻辑的串联。 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本文是科学小品文,本身逻辑性较强,教师从人物、情节等要素出发,采用表格式提纲笔记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明确思路,梳理“鲤鱼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表格要素,带着目的进行阅读,这样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目标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辨识、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 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中教师出示表格框架,没有对概括形式及语言对学生进行硬性规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语言组织习惯对表格内容进行填充,这样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材料
17.
错别字:第③段“雕零”应为“凋零”,第④段“迷罔”应为“迷惘”。 第③段病句:离去,人们懂得有限的事物的可贵与**。 可改为:离去,让人们懂得有限的事物的可贵与**。

教学设计题 (3题)
材料
19.
(1)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学习词的相关知识。 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感受画面美。 ③分析词作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能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④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2)确立依据: ①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本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内容,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发展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②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风格豪放,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因此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词句品析及相关介绍,体会诗歌中寄寓的作者的感情。 ③学生情况: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及日常积累中,对诗词的文学样式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浅显的鉴赏能力,但是在解读思想感情方面仍有欠缺。因此将上述内容作为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