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题(考生回忆版)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29题)
1. C

2. C

3. D

4. D

5. C

6. A

7. C

8. A

9. A

10. A

11. B

12. B

13. D

14. D

15. B

16. B

17. C

18. A

19. B

20. D

21. C

22. D

23. B

24. C

25. D

26. B

27. C

28. B

29. A

材料分析题 (3题)
材料
30.
材料中,郑老师的教育行为需要辩证的来看待,她最初的教育行为是符合学生观的要求,其后做法不恰当。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郑老师接手令老师头疼的班时,通过分析学生,发现班级学生并不差,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通过协同其他任课老师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自我激励的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在有个别学生成绩提升缓慢时,郑老师觉得她的方法适合所有学生,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没有意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 最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还应该做到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郑老师对于“令老师们都头疼的班”的同学们没有放弃,开展了种种活动来帮助他们,做到了教育公正。 综上所述,对材料中老师所表现的正确的行为我们应当学习,而错误的行为我们需要引以为戒。

材料
31.
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陈老师在小辰的师生“悄悄话”本上的留言,体现了陈老师关心爱护小辰,关注到了小辰闷闷不乐的情绪,给予小辰陪伴、支持、鼓励,体现了关爱学生。 其次,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陈老师在面对小辰主动擦窗户,帮助生病的同学等行为予以肯定和支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信,同时鼓励小辰跳街舞,发展自己的兴趣,因材施教,体现了教书育人。 最后,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班主任陈老师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写“悄悄话”本,还细心观察学生的举动,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体现了爱岗敬业。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需要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材料
32.
(1)文中此句可从以下方面理解:风协调着世间的万物,我们的身体被风内控着。风在体内运行正常的形态如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等。 风行不畅,麻烦就来了。风在“窍”处遇阻,会打嗝,放屁;风滞在经脉上,会出现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包括痛风等病状;如果是风行不畅,甚至是风控制不了身体的局面,就会出现“中风”。中风的初级阶段头晕、眩晕、肢体麻木,高级阶段会更加严重。 所以,“风”通则不痛,痛则“风”不通。 (2)围绕中医的“风”和“气”,文章展开了以下论述: 第一,文章开篇部分引出了“风”和“气”,为后文做了铺垫。 第二,论述风协调着世间的万物。如若和谐了,则风和日丽,风调雨顺。如果风遇到梗阻,风云突变,就会出问题。 第三,论述我们的身体被风内控着。风在体内运行正常,便会意气风发,神清气爽,满面春风,甚至趾高气扬。风行不畅,麻烦就来了。 第四,论述风和气不仅是生理的,还连着心理。喜怒哀乐是生理的,但和心理纠缠在一起。生理和心理是“意识”的基础,意识的俗称叫念头。儒和道两家都是围绕着一个人的“万念”去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写作题 (1题)
材料
33.
厚积薄发 静待花开 海洋通过汇聚,才能浩渺无边;山脉通过沉积,自成厚重巍峨;繁星通过积累,终有璀璨星河。毛竹用五年的时间去扎根沉淀而后开始疯狂生长,甚至可以在六个星期内长到20余米的高度。人也要像毛竹一样学会沉淀自己,不必急于求成,懂得厚积薄发,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厚积薄发,是永不言败的坚韧。著名作家毛姆先生说过“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这个世上没有信手拈来的成功,也没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在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公布之后,屠呦呦这个名字一时举世皆知。可是,又有谁知道,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屠呦呦60余年默默无闻的钻研;又有谁知道,正是这样一位女性,面对将近两百次的失败时,仍旧坚持实验,才有了今天我国本土科学领域诺贝尔的“零突破”,这让人怎能不惊叹,怎能不欣喜!人生没有一蹴而就,你看到的成就,都是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是日积月累的沉淀。踏步竹林,人们赞赏竹子的挺拔青翠,却不知它在前五年一直默默扎根,才有了后来的野蛮生长;伫立梅前,人们感叹梅花的不畏严寒,却不知它在暖春热夏时节早已积蓄了能量,才有了如今的傲雪凌风。任何巨大成就的出现绝不是横空出世的偶然,只有经受了时间的历练,积蓄了力量才会持久稳固。正如我国北斗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一代又一代的北斗布星人的不懈努力,是他们用日积月累的精神突破了西方重重的技术封锁,才使得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厚积薄发,是韬光养晦的等待。《菜根谭》中有句话“伏久者,飞必高。”意思就是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纵观中华历史,“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算得上是“伏久者”之一,早年历经坎坷,屡考不中的左宗棠,一直隐居家中读书,直到四十岁才出山——以幕僚身份参与军务,并多次打败太平军,等到收复新疆时已经年近七十。无独有偶,汉高祖刘邦前半生也一直在韬光养晦、拓展人脉,55岁时才建立汉朝,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完美转变。他们用一生的阅历诠释了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时刻,而是无人问津时,默默积累的日子。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成功,其实都是蓄谋已久;那些以为的驾轻就熟,其实都是有备而来。唯有永不言败的坚持、日积月累的沉淀、韬光养晦的等待,才能修炼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有变成更好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才会踏步而来!